广东省清洁电镀行业调研专家深入中山三角镇电镀企业一线调查研究
每年的3月15日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在中国,打假维权是它的代名词。这一天,在广东省清洁电镀行业调研专家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们不约而同地聊起了科技打假、创新发明打假的话题。而令专家们一致愤慨的“打假对象”,则是近两年曾引起电镀行业“巨震”的丙尔金技术造假有关。让我们先看看事件回放:
2013年2月26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21号令:“于2014年年底,淘汰含氰电镀金”。
2013年3月20日,《关于国家发展改革委2013年第21号令含氰电镀工艺的调整说明》:“传统氰化物电镀工艺的有毒有害物质主要来自于氰化金钾及氰化亚金钾,过去无替代产品。现在,‘丙尔金清洁镀金技术’无毒,排放废水符合《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解决了镀金行业污染难题,可完全替代现有氰化钾及氰化亚金钾镀金工艺”。
2014年4月,广东江门市公安局对“丙尔金”的生产厂商河南省三门峡恒生科技研发有限公司进行立案调查。
2014年6月,国家安监总局“关于丙尔金危险性鉴定有关事项的声明”:“丙尔金”申报成分和含量信息严重失实,含有有毒成分氰化亚金钾。现已停止该公司继续使用化学品登记中心曾出具的非危险品等相关鉴定报告。
2014年9月23日,国家发改委声明:因“丙尔金”信息失真、不具备可替代性,故暂缓执行“关于2014年底淘汰氰化金钾电镀金及氰化亚金钾镀金工艺的规定”。
2014年11月4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宣告:“丙尔金”产品“专利权全部无效”。
“‘丙尔金’的资料从一开始就提供的不够全面,但当时舆论很大,说它是划时代的创新发明。2012年八九月份,第二次无氰电镀会议上,我们要求该企业做一次全面汇报,他们没有做。最后事实证明,这是个假的东西。”有“中国现代电镀技术奠基人”美誉的中国电子电镀专委会名誉主席蒋宇桥说。
“技术创新要讲起码的诚信。2011年4月在深圳有个会,当时我根本就不在场,丙尔金相关发明人却在会后向媒体表示,说我认为他们这一工艺实现了电镀行业的‘双突破’。”曾参与该产品成分检测证伪的电子电镀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福州大学教授孙建军说。
会上,与会专家在对“丙尔金”技术造假愤慨之余,更多表达的是对因丙尔金技术造假而造成整个电镀行业受到的严重冲击的强烈关注。尽管去年12月丙尔金案一审已宣判恒生副总被判刑5年,该公司董事长张群刚、总经理张磊父子目前仍被警方通缉中,然而为这桩罕见技术造假、售假买单的却是整个电镀行业,这何其不公。
镀金是电镀行业里非常特殊的镀种,涉及电子工业、汽车工业、机械制造、灯饰、水暖卫浴、锁具、金属家具、首饰行业……小小镀金撬动的是数万亿的大产业。
“丙尔金”无疑是引发电镀行业地震的一颗炸弹。分析人士认为,如果一旦进入“淘汰类”名录,这些使用有氰电镀技术的企业将面临各种压力——各地区、各部门和有关企业要按规定限期淘汰,各金融机构可能停止各种形式的授信支持,已发放的贷款面临催收,在淘汰期限内国家价格主管部门可能提高供电价格促进技术升级,对明令淘汰的生产工艺技术、装备和产品,一律不得进口、转移、生产、销售、使用和采用。
而这不仅是一次次电镀行业的“地震”,更为严峻的是,其引发的“骨诺牌”效应直接影响到国内外镀金的产业链、乃至电子信息业等相关产业的国际布局。对此,作为电子信息业和制造业重省的广东,警觉地嗅到了一丝阴影的味道。据了解,该省已经启动相关调研,希望通过深入剖析,提出促进广东电镀行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从1962年开始就投入“无氰电镀”技术研究,有中国“无氰电镀”第一人的蒋宇桥则表示,在目前相关工艺无可替代、相关产业尤其是电子信息化产业必须持续发展的情况下,政府管理部门在制定政策的时候要慎之又慎,不能搞简单化的一刀切,既要解决环保的民生大问题,又要客观遵循技术与产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应该把重点放到探讨“含氰电镀是否可以实现清洁生产”、“含氰电镀废水处理能不能达到国家标准”这些解决实际问题的要点上。
中国电子电镀专家委员会朱振华博士也就有氰电镀的清洁生产和废水处理工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珠三角电镀行业的清洁生产工艺和废水处理工艺在全国是走在前列的,含氰镀金完全可以做到排放达标。
此外,与会专家还就国家对电镀行业的科研投入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一致表示,长远来说,推进无氰镀金是源头性、公益性的基础研究,要加大电镀行业的科研投入,才能真正实现整个行业的技术突破,而在目前氰化镀金仍是国际如日、美、欧洲等地区普遍采用的镀金技术,在电子电镀领域是唯一可以达到工艺要求的最稳定的镀金工艺,在国内没有可替代工艺的时候,仍列为暂缓淘汰是需要商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