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相关新闻 » 正文

聚焦能源改变靠山下设备工业进程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8-08  浏览次数:37
核心提示:深化改革、顶层设计不可能在短期内解决,因此装备制造业不能等待,应根据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方向,研究企业的发展战略。
      深化改革、顶层设计不可能在短期内解决,因此装备制造业不能等待,应根据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方向,研究企业的发展战略。 
 
      我国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战略由国内能源发展环境和市场需求决定。装备制造业机遇和挑战并存,企业应该深入研究路径,使自身优势得以充分发挥。装备制造业在满足国家工业化的需求以后,及时实现转型,谋求新发展至关重要。
 
 
      我今天谈的设备主要是发电设备和输变电设备。
 
 
      电工行业战略规划确定的指导方针是: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
 
 
      战略原则是:一是强化制造基础。“四基”,即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基础零部件、产业技术基础标准(检测、合格评定、认证以及共 性技术的支撑体系);二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创新链要从产业链入手”这句话是对的。我不同意我国能源工业严重落后的观点。虽然有些关键零部件还没有彻底解决,但总体上发电和输变电设备早已实现自主生产,煤电设备、锅炉燃烧技术等都是世界先进。我们现在正朝着2020年实现能源制造业优先突破的方向努力,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掌握先进技术的产业集团。三是继续加强和海外技术的合作,充分利用世界技术资源。我们不仅需要有研发技术的具体项目,还要有示范工程项目和产业链项目,才能实现我们的具体目标。
 
 
     我认为:第一,20年内煤电仍是主力。我们应该研究洁净煤、清洁煤发电技术,根据资源实际情况,落实清洁燃烧。第二,核电是安全的。核电在沿海地区是支撑电源。第三,燃气轮机发电是最适合的调控机组。应该轻重并举,不能把百万千瓦机组的超临界机组作为调控机组使用。第四,可靠性(安全性)问题是稳步推进清洁能源发展的关键。
 
 
      能源领域问题确实很多,我们应该通过战略研究把主要问题理顺。一要看到体制和政策层面的问题;二要从实际出发,加强基础性工作,提高企业集团的创新能力,设计未来发展战略;三要组织研究开发,提前做好准备,挖掘潜在市场,启发用户需求。
 
 
     推动能源装备全球化需多措并举
 
 
     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要打开国门,让欧美发达国家走进我们的市场。开放以后,我们的企业学得很快,企业转型使技术水平得到快速提升。现在,我们从“被全球化”转向“主动全球化”的过程,在亚洲、非洲、拉美这些地方,我们完全可以跟发达国家进行所谓的竞争,而且还有很强的优势。
 
 
       面对全球化的发展,收益问题是我们要重点考虑的。对于走出去,在商言商,必须要盈利。其次,形象与宣传需要企业跟当地的媒体保持密切的关系。再次就是竞争力问题。
 
 
       当然,在走出去的时候,我们也有自己的制造成本优势。同样的机组,同样的水电设备,我们占有很大的成本优势。在全产业链上,国内产业链基本可以满足我们大部分的需求,使全球化有更强的竞争力。在走向全球化道路时,在国家利益最大化原则下,企业需要统一协调、联合作战。避免恶性竞争,解决盈利问题,是需要国内相关机构,包括协会、相应的政府部门协调的。在建立产业基金,支持能源装备全球化进程时,金融需优先支持,协助国际兼并融合和技术升级,并且在经济、宣传、文化、教育、外交多种渠道方式配合支持。
 
 
       积极推进国产化实现核电产业链协同发展
 
 
       我们在核电装备国产化上取得的成绩有:第一方面,关键锻件国产化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中广核通过开展战略合作、联合研发、积极协助国内主要锻件制造商进行锻件评定。
 
 
       其次,在原材料方面,在核电主管道,也就是蒸发管道方面也实现了国产化突破。在重要设备上,已成为目前世界上核电产能最强的国家。在核心设备反应堆压力容器的生产上,包括堆内控制机构、稳压器等等,都主要由一重、二重等国家重点的中央企业负责,已经实现了技术上的突破。在核泵阀国产化方面,通过对核二级泵联合研发,实现了重大突破,超过90%的闸阀、截止阀和止回阀实现国产化,实现部分气泵阀的国产化,隔膜阀有95%实现了国产化。在仪控领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数字化仪控设备的全面国产化。一直以来,在安全级数字化仪控领域,美国、日本、法国三家基本形成垄断。通过引进、消化和吸收的过程,在变压器方面,应急柴油机实现国产化突破。
 
 
      目前,我们在二代加和二代改进机型上国产化率均已超过了80%,近期最新开工的阳江5、6号机组国产化率达到85%,仅剩大口径的调节阀以及一些安全级仪器、仪表探头还需少量进口,总体来看,我们已经基本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机组。
 
 
      延长风光电产业链条完善配套设施
 
 
      目前,酒泉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成为国内产业规模最大、产品型号最多、集聚效应最佳的风电装备制造基地和西北地区最大的光伏组件生产基地。
 
 
      近年来,我们抢抓千万千瓦级风电和百万千瓦级光电机组建设的历史机遇,在经开区规划了10平方公里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目前,国内知名的华锐风电、东方电气、中材科技、浙江正泰、合肥阳光光伏设备生产等44户风光电装备制造及配套服务入住园区。今年,国家质检总局在经开区成立了国家级风电设备质检中心实验室,在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带动下,园区产业迅速发展,经开区相继被国家科技部命名为国家风电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被甘肃省政府认定为甘肃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8月18号,国家能源局、甘肃省政府将组织召开第三届新能源装备制造博览会。今后,酒泉经济技术开发区将按照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并重、利用外资与境内投资并重、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并重致力于提高发展质量和水平,致力于增强体制、机制活力,促进国家级技术开发区向以产业为主的多功能、综合性区域转变的总体思路,我们重点是要延长风光电产业链条,配套更加紧密。
 
 
       练好内功紧跟核电航母走出国门
 
 
       随着我国核电企业技术实力的提升,以及国家层面的大力推动,中核集团、广核集团、国核技国际化步伐急剧加速,中国核电走出去已是必然趋势。作为核电设备制造商来讲,能否跟随三大核电集团一道走出国门,关键要看自身的努力。
 
 
       在核级电缆方面,上上主要做了四项准备工作:第一,深入开展材料的基础性研究,通过建立专业的材料研发团队、创新人才管理机制、搭建中试平台等措施,提升材料技术水平;第二,持续推进工艺和工装改进工作,无论是K1还是壳内电缆材料,通过充分的工艺摸索和工装改进,并经过历年来合同生产的实践,生产工艺不断得到完善;第三,追踪核电新需求,不断研发满足要求的新产品,从核电站外围到安全壳内,从K3类电缆到K1类电缆,从40年寿命到60年寿命,上上已经形成了为核电站提供全方位系统突破的能力,特别是二代加核电K1类电缆成功开发,打破了国外垄断,三代核电AP1000壳内电缆的研发成功,更是填补了世界空白;第四,探索项目管理新模式,在服务中寻求走出去的机会。
 
 
     只有练好了内功,才能紧跟中国三大核电集团的国际化步伐,并随着这些核电航母一道走出国门!
 
 
[ 行业新闻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新闻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