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中对地暖相见恨晚的马先生是《苏州日报》上“为您讲述地暖的苏州‘革命’”一文中的一位主人公,他是在一家男子护理中心做护理时偶然接触地暖后决定在自己家里铺装地暖系统的。
从“为您讲述地暖的苏州‘革命’”一文中不难看出,马先生只是苏州市不少地暖用户的一个典型代表。这篇文章的报道显示,从2002年起,苏州市的地暖市场开始不断升温,并从2006年起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目前,铺装地暖已成为苏州市中高档装修公司的一个常规业务。
据该文中提及的一位当地地暖公司负责人透露,该公司包括销售地暖配套热源设备在内,2002年单月销售额最高时只有90多万元,而现在月均销售额己达160余万元。目前苏州市面上从事地暖系统铺装的公司共有四五十家。
在与苏州接壤的无锡市,《无锡日报》上一篇“寒潮来袭地暖渐热”的报道显示,2007年以前,无锡人普遍借助空调来克服寒冷,对地暖的感觉新鲜而模糊。2007年以后,地暖开始逐渐受到了当地部分市民的青睐。这篇报道显示,目前在无锡市的新装修家庭中,超过10%%的业主都会考虑铺装地暖,“地暖已经预热了无锡市民。”
在杭州,《杭州日报》上一篇文章显示,地暖业在杭州发展颇为迅猛,近两年也已经成为杭州市时尚化家装中的一个闪亮元素。该文中一位当地暖公司透露的数据显示,该公司自2001年进入杭州至今,地暖系统的销售额每年以100%%的增幅迅猛增长,2007年已跃过3000万元大关。对于杭州市地暖市场的前景,该公司负责人非常乐观:“杭州人有消费力,又讲究生活品质,市场潜力巨大。”
寻常百姓暂未“享”
“自己工作比较忙,加班多,每天回家就睡几个小时,况且家里就小两口,没有怕冷的老人,也没有爱在地上打滚的小孩,开地暖的意义并不大。”家住苏州工业园区的一位王先生在2008年斥资2.5万元给自己14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铺装了地暖系统之后,由于认为地暖的使用成本太高,2009年冬季仅仅把地暖系统的热源设备当作了热水器,而地暖末端系统压根就没有启动。
上文中提到的王先生是《苏州日报》上“为您讲述地暖的苏州‘革命’”中的另一位主人公。在这篇文章中,虽然有关王先生的描述仅仅显示的是“地暖使用成本”给普通消费带来的困惑,但综合《无锡日报》、《苏州日报》和《杭州日报》中的相关报道不难发现,包括“应用成本过高”在内的诸多因素直接导致了地暖在南方城市另外一个局面的出现:普通百姓难以享受地暖所带来的温暖与舒适。
在上述媒体有关地暖的报道中,苏州、无锡和杭州房屋建筑面积为120平米左右的地暖用户,每个月的天然气费用在1200元~1600元之间。这一数字对于一个普通工薪阶层的家庭来说显然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不少家庭和王先生一样,虽然装了地暖,却从不使用。
由于气候和历史的原因,采暖产品对于大部分南方居民来说,原本并非必需品,因此,能够被北方居民欣然接受的采暖费,对南方居民可能很难接受。不仅如此,单单是数额不菲的初装费就让普通老百姓难以接受。《苏州日报》曾撰文分析:除去混凝土和地板装饰面,一套200平方米~300平方米的别墅,全部安装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简称“水地暖”)系统的费用约为3万元。长沙市相关媒体援引当地地暖施工企业的分析指出:采暖面积约100平方米的房间,铺装水地暖系统,包括材料和锅炉费用,初期造价在1.6万元到两万元之间,如果选择国外进口材料,则费用还要高40%左右。
正是上述原因,上述媒体中有关目前南方城市中地暖应用群体和应用领域的调查结果非常接近:主要集中在30岁~45岁、受教育程度较高、追求品质生活的外籍人士、高薪白领和企业老板等都市中产阶级,以及60岁以上、对生活有特殊需求的老年人。而广大普通的南方市民暂时没有接受这一新型采暖方式。
个性地暖渐“吃香”
南方不少媒体报道显示:数额不菲的初装费和运行费客观上给广大工薪阶层应用地暖系统筑起了一道门槛,再加上随着水地暖系统预热慢、维修难等缺点的显现,一些便于自主控制以及与新能源有关的个性化地暖系统越来越受到南方市民的青睐。
在有别于水地暖的地暖系统中,发热电缆电地暖系统是倍受南方市民青睐的一种采暖系统。广州市某网站援引业内专业人士的分析说,发热电缆电地暖在北方是城市热力管网的有益补充,在南方则是重要的采暖方式。这一采暖方式虽然不可能成为整个供暖形式的主流。《无锡日报》援引当地一位地暖施工企业负责人的话说,近年来,将水地暖系统改为发热电缆地暖系统的客户逐渐增多。
而《苏州日报》报道说,电热膜电地暖系统近年来在苏州市也开始流行起来。该报报道显示,电热膜电地暖系统通电后直接作用于地面,主要以低温辐射的方式传递热能,预热时间只需20分钟,每个房间的温度可分别用温控器自由调整。电热膜安装成本和维修率比水暖低,使用方便,不占用空间,还可避免锅炉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一位从事地暖安装工作的秦先生透露,苏州市工业园区一个由日资公司开发的楼盘全部使用了这种电热膜采暖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