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主题】:装备助推产业升级•科技实现绿色发展
【广告语】
中国首次列展+常年展+网上展示展览会
政府主导 市场化服务 打造立体式采购交易平台
参一次展会 拥万次商机
【展会活动】
1、全民节能环保启动仪式 2、绿色中山•节能环保名家大讲堂
3、绿色旅程大型文艺晚会 4、中山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发展之路图片摄影展
尊敬的各企业单位:
您好!
感谢您一直以来对节能环保事业的支持。节能环保、新能源产业是当今全球经济中最具生机的新兴产业之一和推动经济增长的引擎,在新一轮世界经济增长期,它将成为我国核心力量。
中山市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节能环保与新能源产业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7.3%,被列入为全国“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应用工程示范城市、全国节能减排示范城市,国际产业竞争力居全国第五位;已确立风电、半导体照明(LED)、新能源汽车、太阳能、核电及生物质能等六大领域优先发展。形成了新光源产业带、风电与核电产业集聚区、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集聚区、太阳能产业集聚区、新能源汽车装备产业集聚区,已呈现一带多圈(区)的空间格局;并制定了产业发展、产业技术创新、产业人才培育引进的相关规划和政策。中山的产业现状表明中山市节能环保和新能源产业已经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的生产和交易基地,为了加快产业生产和市场需求的有效结合,中山市政府会同中国机械联合会、于2012年7月6日-7月8日隆重举办“中国(中山)国际节能环保与新能源产业博览会”。
本届展会结合政府政策和产业优势,增加展会投资,利用现代电子商务模式,形成列展+展后常年展+常年网上展示销售的立体式交易采购平台,积极确保展会服务的前瞻性,展会效果的持续性和长期性。大会预设展位约700个,预计展出面积约20000平方米,分为节能、环保、新能源和新能源照明四大展区;参展商报名参展需同时申报常年展和网展,常年展和网展时间为一年,政府补贴场租和网展服务费,由中山火炬国际会展中心执行。本届展会将面向全球邀请境外企业、团体参观采购;将面向全国大部分城市和行业协会邀请政府采购团、社区采购团、生产性企业采购团、服务性企业采购团参观采购;预计海内外专业观众将达5万人以上。中国(中山)节能环保与新能源产业博览会将为节能环保和新能源等新兴战略性产业打造一个资源共享的一站式、立体式采购交易平台。
在此,我们诚邀相关行业单位参加本届展会,并期待您能通过展会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展区规划】
◆节能展示区
1、工业节能:高效节能技术和装备节能型电机、空压机、泵阀;节能型空调、制冷机组;水源、地源、空气源热泵应用技术;节能型锅炉、节能型供热供暖、余压余热回收设备;电力系统节能产品与技术。
2、商业及民用节能:半导体照明系统、节能家用电器系列、厨房设备系列产品。
3、建筑节能: 建筑节能示范工程项目、新技术、新材料等。
4、可再生能源利用:废弃物、材料回收处理和利用,机械生物处理,热量利用等。
◆环保展示区
1、先进环保技术和装备:包括污水、垃圾处理、脱硫脱硝、高浓度有机废水治理、土壤修复、监测设备等。
2、环保产品:包括环保材料、药剂,重点研发和产业化示范膜材料、高性能防渗材料、脱硝催化剂、固废处理固化剂和稳定剂、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替代产品等。
3、环保服务:包括建立以资金融通和投入、工程设计和建设、设施运营和维护、技术咨询和人才培训等为主要内容的环保产业服务体系。
◆新能源展示区
(一)、太阳能
1、太阳能产品及设备:太阳能热能利用系统、光伏电源系统、电池、电源、太热水器、空调、采暖设备、保温材料、互补自控装置、控装仪、专用板材、板芯等太阳能新产品、新技术。
2、太阳能光电系列产品:太阳能发电、照明、路灯、庭院灯、草地灯、警示灯及太阳能信息显示屏。
(二)、风能
1、风力发电设备:风力发电设备、风电机组、风电场项目等。
2、风力发电机配件:叶片、制动系统、控制系统、电气系统、齿轮箱、液压装置、轴承、监控装置、紧固件、安全保护设施、塔架、测风设备、复合材料。
3、风电场配套服务:风电场基建、设计、工程、环保、维修测试、运输、风资源综合管理。
(三)、生物质能发电:气化发电技术、秸秆利用、天然气液化与替代燃料产品、沼气技术等相关的开发及利用技术与设备。
(四)、水能:水力发电设备与技术、潮汐能和其他海洋能系统、地热能开发及综合利用系统。
(五)、新能源汽车技术:太阳能电动车、轻型电动车、低排放环保节能型汽车、氢能源及其它代用燃料车、驱动电机、动力电池、动力控制系统、核心零部件等。
(六)、服务与咨询:电网运营商、银行节能新能源金融产品、认证机构、咨询机构、检测机构等。
【推广与邀请】
(1)通过所有参与展会的合作机构广泛推广,邀请高素质专业观众群体。
(1)通过市政府及相关行政部门邀请各省、市、自治区、县、招商局、矿业局、电业局、城建局、市政建设部门、环保局、规划局、环卫部门、产业园、环境监测部门等领导、专家、负责人到会订货、参观、洽谈。
(2)在国内外大众传媒、专业杂志、专业网站进行全方位宣传报道。
(4)通过市外经局、国外驻穗机构邀请境外企业参展,组织采购商。
(5)通过群发传真、电子邮件、短信、邮寄、请柬、以及在国内外大型行业展览会、学术会议、洽谈会等多种方式上广泛推广和邀请。
(6)召开新闻发布会,通过电视、电台、报纸、网站等新闻媒体广泛报道。
联系方式
联系人:
电话: